公司买的小米YU7终于提车了。
第一次见到实车,实在是忍不住围着它转了三圈,我们选的是MAX版本,寒武岩灰车漆看上去很像是一个肌肉型男,从南京开到公司的路上,回头率很高,不过在深度体验了之后,发现它也有一些让人不能接受的槽点。
小米YU7的设计,用雷总的话说就是“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”,这话乍听像耍滑头,但看到实车的时候,确实有一种多看两眼的吸引力,酷似法拉利的长车头设计加上多处的空气动力学,相信90%的人都会喜欢,尤其是小姐姐。
站在小米YU7的旁边,能感觉到它不是一台标准的SUV车型,车高只有1米6,成年人站在侧面能直接看到车顶,整个车身姿态是比较低趴的,叫它跨界车或许更合适,天涯君特意看了一下轮胎,前245后275,并没有前段时间网上说的那样,前轮过窄的问题,中规中矩,后轮275的胎宽对于驾控的提升比较明显,操控型选手强烈建议选装。
我们这台版本是选装了红色的Brembo四活塞固定卡钳、21英寸轮毂和碳纤维的方向盘,说实话,这三项配置对颜值的提升还是有点效果的,最喜欢的还是碳纤维方向盘,Alcantara材质和碳纤维材质的碰撞很绝,手感也很不错,握上去有种下赛道的冲动感,此外,外后视镜、迎宾踏板也都是碳纤维材质(限时免费选装),虽然对颜值没有明显提升,但免费赠送的还是香。
进入到车内,最亮眼的就是小米天际屏,在第一次体验的时候,确实有种很新奇的感觉,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的一个长条,其实分为三部分,可以自由组合成时速、档位、能耗、音乐媒体等信息,可以自定义的体验感很好。
不过在实际开车的时候,想要看天际屏,就需要眼神向下瞟,才能看得清楚,稍微不注意,还会有晕车的感觉,而且这块屏幕实际看上去是比较窄的,需要用户适应,所以天际屏除了好看以外,实用性真的没有HUD强,还有点安全隐患。
小米YU7是定位中大型SUV,如果以这个标准去衡量空间的话,可以说是“不及格”,当然这和它运动型的定位有关。
先说说优点,和小米SU7一样,YU7也是3米轴距,不过作为SUV车型,YU7的头部空间是要拉高不少的,所以整体的乘坐空间还是很够用的,天涯君身高1米75,调整好前排座椅以后,后排的腿部空间差不多3拳,头顶空间一拳三指,一般的家用乘坐是没有太大问题。
而且YU7的座椅要比SU7上软一点,长时间的乘坐舒适度是有保障的,后排的坐垫高度并不高,坐垫是向后倾斜的,支撑性和包裹感还是比较不错的,前高后低还能带来另一个好处就是增加了头部空间和大腿的承托性。
储物空间上,值得好评的是前备箱,114L容积确实很大,印象中应该是同级别车型中见过最大的前备箱,深度也很可观,放一个24寸的登机箱完全没什么问题,而且在左前翼子板后端位置有一个电动开关,可以电动开启和关闭前备箱,也能语音控制开关,兼顾了仪式感和实用性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和同级别的中大型SUV相比,小米YU7整个的空间表现就比较一般了,因为溜背的造型原因,后排的头部空间还是比较受限的,如果是身高1米8的成年人,坐在后排可能会有局促感,头顶接近天幕,虽然能隔紫外线、阳光,但隔不了热量。
说到天幕,这款MAX车型是带有可变天幕的,可以在中控屏或者语音控制,从透明到变暗,大概需要3分钟左右,变色的过程从边角到中间,时间不算短,不过好在变暗之后,遮阳效果还是不错的。
在舒适性配置上,小米YU7的表现可以说是优缺点都很明显。比如后排座椅的135度靠背调节功能很实用,放躺后很舒服,前排两个都是零重力座椅,通风、加热、按摩功能都有,后排还有一个细节设计值得好评,就是后门靠后的位置,还有延伸出来的扶手,搭手很舒服。
不过缺点也很明显,售价都到了33万了,后排座椅只有加热功能,没有通风、没有按摩,稍微有点抠门了,另外,也是因为溜背的造型,所以后备箱的实际空间并不大,看上去很深,但纵向空间受限,目测大一点的行李箱没有办法直立放置。还有就是右后座椅下方是有一个抽拉式的储物盒,和抽屉一样,放一些小东西完全没问题,奇怪的是左后座椅下方就没有抽屉了。
动力上,MAX版本没得说,只要深踩油门,就会有很强的推背感,尤其是在运动+的模式下,一脚油门到底,有一种被踹一脚的感觉,油门响应非常快,几乎在踩下油门的瞬间,就会有动力输出。
相比于性能,YU7的底盘质感和隔音才是更出色的地方。
和小米SU7相比,YU7的NVH进步非常明显,全车双层夹胶玻璃功不可没,打开玻璃与关上的声音差很大,虽然是无框车门,但无论是市区60km/h还是高速120km/h,几乎感觉不到外面的噪声,在高速行驶时,只有轻微的胎噪传到车内,完全可以接受。
让人很意外的是,小米YU7并没有一味的追求运动,这点和小米SU7差距还是很大的。
首先YU7保留了SU7的不少优点,比如说整个底盘很紧凑,一体感很强,过弯时的操控性都非常自然舒服,整个车身非常灵活,方向盘的指向性也很精准,基本上没有什么虚位,和特斯拉Model Y有的一拼,转弯半径也比较小,红绿灯掉头两个车道就能完全掉过来。
不同的地方是底盘表现,可能是MAX版本的双腔空悬原因,在舒适模式下,过一些减速带或者不平整地面时,能明显感觉到底盘被调校的比较软,路感没有那么清晰,当然这可能是为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所做出的妥协。
想要更好的操控质感,就切换到运动模式或者运动+模式,这时的悬架系统会更硬,路感也会更清晰,在过弯或者激烈驾驶时,那种“人车合一”的感觉会更强烈。
驾驶方面挑毛病真的还挺难的,如果硬要说能改进的地方,YU7前机盖两侧进气道拢起来的比较多,会遮挡一部分视线,左右两边的视野盲区会大点,另外有个建议作为顶配车型,YU7可以配备和SU7顶配车上的主驾侧翼支撑,来满足性能爱好者的驾驶需求。
所以,你要想买台小米YU7,先得想好,你能接受他这些缺点吗?重点是,你现在订车,最早交车也得一年后了,你还能等吗?
作者 | 本文转载自@汽车天涯
图片 | 网络(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)
五五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